欢迎您访问江西教师资格网! 本站为【教师伴】旗下江西教师资格考试民间交流网站,最新教师考试动态请各位考生以江西省教育考试院www.jxeea.cn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0791-87688862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江西教师招聘历年考题之教育心理学

时间:
2021-11-12 14:38:18
作者:
吴老师
阅读:
来源:
江西教师资格证

  【导读】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招聘历年考题,占分比较大,为了帮助考生了解题型,江西教师招聘为大家整理了以下资料,大家一起看看吧。

  江西教师招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持上述观点的理论流派是(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存在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故C为正确选项。

  选项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形成行为习惯或条件反射的过程,行为的塑造依靠强化即可完成,得不到强化或受到惩罚的行为则会消退。它强调改变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塑造个体的行为。

  选项B,存在主义学习理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确定课程时应该按照学生的需要确定。

  选项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C选项。

  2.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这称为( )。

  A.无律道德 B.他律道德 C.自律道德 D.规范道德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通过大量的研究,他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选项A,无律道德是指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

  选项B,他律道德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

  选项C,自律道德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

  选项D,规范道德为干扰项。

  题干中,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这称为自律道德。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3.赵老师对课堂上个别喜欢扮鬼脸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做法。赵老师的做法属于( )。

  A.弱化 B.逃避 C.惩罚 D.消退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选项A,弱化为干扰项,故排除。

  选项B,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开等。

  选项C,惩罚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其中,正惩罚是指给予一个厌恶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惩罚是指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选项D,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这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题干中,赵老师对课堂上个别喜欢扮鬼脸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实际上是通过不再给予学生强化物的做法,来降低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这里利用的正是消退。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D。

  4.李宏同学在暑假期间,将自己感兴趣的语文、英语等学科内容画出了知识联系图,帮助自己掌握这些学科知识。李宏同学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的相关内容。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选项A,组织策略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其具体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

  选项B,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其具体包括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选项C,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复述策略既可以促进工作记忆中信息的保持,又适用于在长时记忆中保持信息。其具体包括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圈点批注等。

  选项D,计划监控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在进行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进一步明确认知目标、确定认知过程和环节、预计认知结果、选择认知策略并评估其有效性;监控策略是一种常用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不断反省和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是否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题干中,李宏同学在暑假期间,将自己感兴趣的语文、英语等学科内容画出了知识联系图,实际上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这属于组织策略。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A。

  5.苛勒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 )的经典实验。

  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相同要素说 D.概括化理论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早期的学习的迁移理论。早期学习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关系转换说、相同要素说以及概括化理论。

  选项A,形式训练说代表人物为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形式训练说是对学习迁移现象作出最早的系统解释的理论。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

  选项B,关系转化说代表人物为苛勒。苛勒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从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他们不否认经验类化的作用,但他们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的,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

  选项C,共同要素说代表人物为桑代克、伍德沃斯。桑代克在1901年的“形状知觉”实验中证实了共同要素说。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他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其后伍德沃斯把共同要素说修改为共同成分说,即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选项D,概括说代表人物为贾德。贾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说理论的经典实验。贾德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题干中考查苛勒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其应该属于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B。

  6.在地理课上,针对“如何有效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王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思考。王老师这一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

  A.创造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直觉思维

  6.【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思维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以将思维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思维的逻辑性: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性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选项A,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选项B,聚合思维也称为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选项C,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一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因为发散思维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个方法。

  选项D,直觉思维也被称为非逻辑思维,是一种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题干中,王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思考,引导学生求得多种答案,这属于发散思维。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C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

  1.体现学习迁移现象的词语有( )。

  A.举一反三 B.温故知新

  C.触类旁通 D.循序渐进

  1.【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A选项,“举一反三”是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同化性迁移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正如“举一反三”。

  B选项,“温故知新”指的是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指之前学过的知识对后面知识学习的影响,体现了顺向迁移。

  C选项,“触类旁通”是指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体现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属于迁移。

  D选项,“循序渐进”是指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与学习迁移无关。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ABC选项。

  2.学习时间管理包括( )。

  A.灵活运用零碎时间 B.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C.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D.预计学习时间

  2.【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中的时间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ABC选项。

  以上就是江西教师招聘历年考题之教育心理学的全部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关于江西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教师招聘模拟试题、常见问题、成绩查询、面试时间以及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江西教师资格网。

江西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