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西教师资格网! 本站为【教师伴】旗下江西教师资格考试民间交流网站,最新教师考试动态请各位考生以江西省教育考试院www.jxeea.cn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0791-87688862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2021年江西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
2021-07-05 14:28:35
作者:
吴老师
阅读:
来源:
江西教师资格证

  【导读】2021年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正在备考中,很多考生想要通过做模拟题来检验自己的备考成果,接下来江西中小学教师为大家整理了以下资料,大家一起看看吧。

  江西中小学教师

  一、单选选择题

  1.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中。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1.【答案】B。解析:《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2.( )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戊辰学制

  2.【答案】B。解析:“壬戌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

  3.【答案】A。解析:教育的社会属性表明,教育具有永恒性。即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斗争的产物,故教育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4.《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4.【答案】B。解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出自《礼记·学记》,意为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补充或争论,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的方法。讨论法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

  5.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集体本位论 D.个别差异性

  5.【答案】B。解析: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等。

  6.中国教育史上( )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超美育功能认识的一个代表。

  A.蔡元培 B.杨贤江 C.陶行知 D.晏阳初

  6.【答案】A。解析:蔡元培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

  7.( )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发展的现实需要。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7.【答案】A。解析: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8.“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是贯彻( )原则的体现。

  A.因材施教 B.巩固性 C.启发性 D.最优化

  8.【答案】B。解析:贯彻巩固性原则要求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以及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过程来巩固知识。本题体现了巩固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9.“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锻炼法 B.陶冶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9.【答案】A。解析: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题干中“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强调的是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品德的方法,属于锻炼法。

  10.班主任在与学生小红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成绩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但是你非常努力,如果你能注意改进一下学习方法,相信你的成绩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班主任对小红所用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结果评价

  10.【答案】B。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11.“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真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停止。”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A.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11.【答案】B。解析:题干中“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体现了知和行的统一,即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的结合。因此反映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2.平平望着天上的云彩发呆,一会儿觉得云彩像一条条小河,一会儿觉得云彩像一座座高山。平平的这种想象属于(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12.【答案】D。解析: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13.苗苗看到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被隔壁班级的东东欺负,于是将东东暴打一顿。此时苗苗的情绪状态是( )。

  A.愤恨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13.【答案】D。解析: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如狂喜、暴怒、恐怖、绝望都是激情的表现。

  14.小吴、小李、小赵是三个要好的朋友,三个人在学习上都很认真刻苦,但是三个人对于“为什么要好好学习”的想法却不太一样。小吴认为自己认真学习是为了得到家人与老师的认可与表扬,小李认为自己好好学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小赵认为自己好好学习是为了获得好的成绩而在班级中更有地位。那么,小吴、小李、小赵的学习动机分别是( )。

  A.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4.【答案】C。解析: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获得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15.有些学生习惯用有格作业纸,只有这样他们的作业才能写得比较整齐,这体现出教育心理学中( )的认知风格。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信息的继时加工性 D.信息的同时加工性

  15.【答案】B。解析:具有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有些学生习惯用有格作业纸,只有这样他们的作业才能写得比较整齐,这说明学生对于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属于场依存型。

  16.下列教学方法属于变式的是( )。

  A.张老师在讲解海洋动物的概念时,列举了金枪鱼、海虾、海星等海洋动物的例子

  B.王老师在讲解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的概念时,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帮助学生了解二者的差异

  C.李老师通过反证法证明了勾股定理

  D.于老师在讲解圆的概念时,用红色粉笔将概念的关键词圈出来

  16.【答案】A。解析:变式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17.“黑板擦就是用来擦黑板的”,我们常常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 )。

  A.定势 B.知觉

  C.功能固着 D.问题表征

  17.【答案】C。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18.小斌经常想“我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每天都想很多遍,明知道没必要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脑,以致小斌很痛苦。小斌的心理问题属于(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惧症

  18.【答案】A。解析: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度焦虑。小斌的心理问题属于强迫症中的强迫观念的表现。

  19.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调节作用的是( )。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认知

  19.【答案】D。解析: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

  20.教师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关注( )。

  A.教师 B.生存 C.学生 D.教材

  20.【答案】C。解析:福勒和布朗将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1.儿童发现塑料奶嘴需要不同的口舌活动,从而改变自己的吸吮行为以适应新环境。这是一种( )行为。

  A.同化 B.顺应 C.分裂 D.语言

  21.【答案】B。解析: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2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固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分组教学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23.新课程认为,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3.【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泼生动、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灵活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24.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24.【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随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严重,心理健康教育越发显得迫切而重要,学校心理辅导也日益成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拓宽和加深了学校、班级的活动领域,提高了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对学生有益。

  25.学生的品德不良是因为社会风气败坏造成的。

  25.【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中,客观原因有家庭环境中的不当教育和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学校教育的方法不当;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等。主观因素有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等。把原因只归为社会一个方面是有失偏颇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学的意义。

  26.【参考答案】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7.简述运用疏导原则及其要求。

  27.【参考答案】

  (1)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8.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及其产生的条件。

  28.【参考答案】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范围之内的。②学习者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③学习者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④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29.简述如何促进迁移的教学。

  29.【参考答案】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著名作家三毛上初二时数学成绩不好。有一次,她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小测验的题都选课后练习题,于是她就在测验前狠下一番功夫背这些题,结果一连考了6个100分。数学老师感到很奇怪,就决定在自修课上临时考她,结果三毛考得一塌糊涂。愤怒的老师马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在全班学生的哄笑声中,老师拿来毛笔在三毛的眼睛周围重重地画了两个大圆圈。三毛在回忆中说:“我情愿老师打我一顿,但他给我的却是自己一生都没有受过的屈辱,这件事的后遗症三天后才显现出来。那天早晨上学,我走到走廊上,见到自己的教室时立刻就昏倒了,并且越来越严重。到后来,早上一想到要去上学,便害怕得立刻昏倒,失去知觉。”

  问题:请分析材料中的数学老师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数学老师面对三毛的表现所采取的措施违背了如下德育原则:

  (1)该教师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一定要尊重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材料中的老师因为三毛数学成绩不好,极尽的讽刺挖苦,伤害了三毛的自尊心。

  (2)该教师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且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材料中的老师发现三毛数学成绩不好时,没有深入了解三毛对于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帮助三毛提高成绩,违反了这一原则。

  (3)该教师违背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并及时肯定和引导,逐步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的三毛为了考取好成绩采取提前背诵题目的方法,这说明她记忆力好,并且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老师没有重视三毛的这些优点,积极引导帮助三毛提高数学成绩,违反了这一原则。

  31.例1:学生小宇在课堂上跟同学讲笑话,引起对方发笑,老师看了他一眼后,不再理睬,继续讲课,小宇便保持安静开始认真上课。

  例2:小明经常与周围同学打打闹闹,破坏课堂纪律,于是老师让小明坐到了讲台边上,与其他学生分开,有效的阻止了学生的课堂违规行为。

  例3: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这个学生存在某一节课上表现良好,没有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

  结合案例,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分别对上述案例中的教学措施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材料中小宇扰乱课堂纪律,老师不予理睬,在过程中没有强化物出现,因此小宇保持安静认真上课。

  (2)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材料中小明破坏课堂纪律之后,老师对其采取一定措施,让其坐在讲台边,相当于体现了一个厌恶刺激,有效阻止了课堂违规行为,这属于惩罚。

  (3) 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材料中学生表现良好,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表扬相当于呈现给学生一个愉快刺激,让学生在之后的课堂上都可以认真听课,因此属于是正强化。

  以上就是2021年江西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的全部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关于江西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教师资格常见问题、中学教师模拟试题、成绩查询、面试时间以及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江西教师资格网。

江西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